藏經閣-大乘妙法蓮華經-經文釋義-化成喻品第七-下

經文介紹

 

《大乘妙法蓮華經》 

 

經文釋義 -化成喻品第七  下

 

開經偈

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

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

 

 

我等今者免斯惡道。快得安隱。於是衆人前入化城。生已度想:眾人到於這個化城,這化城就有如先佛教我們,都希望我們可以度脫,那在於中間化一個城讓我們休息,讓我們去了解說,不讓我們覺得很辛苦,認為這一條路很難走,所以他會先化一個城,也就是說,我們在跟人家講的時候,我們都會先以小乘在說,然後這個人的根基可以的時候,我們在跟他講,你不能停留在小乘,你應該要得到上乘法才對,所以才會跟這個化城的意思是一樣的。

 

生安隱想:以為他已經得渡了。

 

爾時導師.知此人衆.既得止息。無復疲倦。即滅化城:大家已經休息好了,即把這個所化的城化掉。

 

語衆人言。汝等去來.寶處在近:我們趕快在向前走,我們要得到寶物的地方已經很近了。

 

向者大城.我所化作。為止息耳:現在你們休息的城是我所化,因為要讓你們能夠來休息。

 

諸比丘。如來亦復如是:就是因為讓我們能夠在中途休息。

 

今為汝等作大導師。知諸生死.煩惱惡道.險難長遠。應去應度:知道能夠超脫生死煩惱這一條路很長,所以我們要是有那個堅固之心要去到那個地方,我就可以來得渡。

 

若衆生但聞一佛乘者。則不欲見佛。不欲親近:因為眾生跟他講說,這一條路要走到真正的佛乘,達到我們的佛心法門,那他就會說很難修,所以就不想在修了。

 

便作是念。佛道長遠:他會說,佛的道路好遠,要修起來很難。

 

久受勤苦.乃可得成:要很久來的精進,受一些苦才能夠達到這個道路,才能夠走到最後。

 

佛知是心.怯弱下劣。以方便力.而於中道為止息故.說二涅槃:佛知道我們眾生的心有點懶散,所以說才以方便力在於中間,化一座城讓我們可以休息,才有二乘之說。

 

若衆生住於二地.如來爾時即便為說.汝等所作未辦:眾生已經在於第二地了,已經入於中乘裡面了,那才在跟他們講,我們現在的地方還未到最後,能夠超脫生死輪迴,未達超脫。

 

汝所住地.近於佛慧:你已經走到小乘中乘,那接近要我們的佛乘了,也就是佛的藐智慧。

 

當觀察籌量.所得涅槃.非真實也:我們應該去觀察,去衡量,我們現在並非真的超脫。

 

但是如來方便之力.於一佛乘.分別說三:所以佛用一佛乘來分別於小中大乘這樣說。

 

如彼導師為止息故.化作大城:因為我們的導師佛,為了讓我們中途可以休息,所以說才化這個大城。

 

既知息已.而告之言。寶處在近。此城非實。我化作耳:知道大家休息完,這個城不是真實之地,並非我們超脫生死輪迴,還未到,是我化了這個城,讓你們說已經很近了。

 

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 不得成佛道:這佛法要是沒有在我們前面來展,現來修行的話,就沒有辦法來成就這個佛的道路。

 

諸天神龍王 阿脩羅衆等 常雨於天華:諸天的天神龍王,常於天上用天花來下下來。

 

以供養彼佛 諸天擊天鼓 并作衆伎樂:天鼓像雷聲一樣,還有一些仙女來奏樂。

 

香風吹萎華 更雨新好者:風把這枯萎的花吹掉,更開起新的花出來。

 

過十小劫已 乃得成佛道:一小劫六十年,等於六百年,到六百年後才成就此佛的道路。

 

諸天及世人 心皆懷踴躍:大家心裡很高興。

 

俱行至佛所 頭面禮佛足 而請轉法輪:大家都到佛的地方,禮佛完,請佛來說法。

 

聖師子法雨:說法的雨,用這法的雨來滋潤我們大家的心,讓我們得到寂靜安樂。

 

充我及一切:這法雨補充我們的身心,及一切眾生。

 

世尊甚難值 久遠時一現:我們能夠見到佛很難,幾千年來才有一個佛轉世。

 

為覺悟群生 震動於一切:為了要度化眾生,震動於一切世間。

 

東方諸世界 五百萬億國 梵宮殿光曜 昔所未曾有:在一切中天天神的宮殿,都被這佛光的光來照耀著,這種的事情很難得。

 

諸梵見此相 尋來至佛所 散華以供養 并奉上宮殿:中天的天神見到此的情形,就追尋這個光來至佛的地方,用天花來供養佛。供花就是讓我們以後可以長得像花一樣的漂亮,一樣的莊嚴,所以才有這樣的情形。那在事業花代表發財的意思。

 

請佛轉法輪 以偈而讚歎 佛知時未至:請佛來轉法輪,佛知道講法的時間還未到。

 

受請默然坐:受到大家的邀請,他就默默的坐著沒有動。

 

三方及四維 上下亦復爾:佛坐的一方,他坐西方向東,那就剩下三方,四維四個角,加上上下。

 

散華奉宮殿 請佛轉法輪:在這九方的天神宮殿,他們都來奉獻給佛,請佛轉法輪。

 

世尊甚難值 願以本慈悲 廣開甘露門 轉無上法輪:要遇到佛很難,願佛以本身的慈悲心,能夠開啟這個甘露門,讓大眾可以受這甘露的滋潤,轉大乘法。

 

無量慧世尊 受彼衆人請 為宣種種法:無量藐智慧的世尊,受大眾的邀請,來宣種種的佛法。

 

四諦十二緣:四諦為苦集滅道,唯有道才能讓我們滅一切疾苦。十二因緣的名稱,十二因就是我們的業因,才承受那個果報,緣於果,所以他的名字就是,有因緣就有果報,就是沒辦法超脫。這四諦跟十二因緣都是在眾生,眾生才有十二因緣,要是你有超脫生死,超脫生死沒有無名煩惱,即十二因緣全部來滅盡。

 

無明至老死 皆從生緣有:無明至於老死,從無明的煩惱的貪瞋癡,讓我們受生死輪迴到於老死,因為有緣,出生這因果因緣有,然後才有受生死。

 

如是衆過患:因為眾生有這因果,所以這一種的眾生很多。

 

汝等應當知 宣暢是法時:應當了解說,這時候是弘揚佛法的時候。

 

六百萬億姟 得盡諸苦際 皆成阿羅漢:這麼多的人都能夠盡得了一切苦,皆能夠超脫,得到阿羅漢。

 

第二說法時 千萬恒沙衆 於諸法不受 亦得阿羅漢 從是後得道:很多的恒河沙眾修行者,在於佛的佛乘,其他他都沒有去受,從是後得到此佛的道路。

 

其數無有量 萬億劫算數 不能得其邊:萬億劫沒辦法算其超脫的人有多少。

 

我等及營從 皆當成佛道:隨行的人,跟著這些王子跟其他的人,來一起聽法的人,皆能夠成就佛道。

 

願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淨:願能夠得到世尊的藐智慧,得到眼清淨,見一切物都能夠清淨。

 

佛知童子心 宿世之所行:佛知道這些孩子的身心所希望,過去世所修行是什麼。

 

以無量因緣 種種諸譬喻:所以他用很多種的因緣,他曾經出生,那是什麼因緣,能夠來修,種種的譬喻讓他們能夠走這條佛的道路。

 

說六波羅蜜:在這當中佛說了六波羅蜜。

我們要是受一個菩薩戒者,他最基本的,他要做到六波羅蜜。

布施,要無畏的布施,你什麼東西都要沒有為自己想而去行布施。

持戒,一切戒律他都要能夠做到。

精進,精進於佛法中。

忍辱,本身以一切正理來行一切事。

禪定,心常保持於清淨當中。

智慧,常於藐智慧來跟人家行法。

一個受菩薩戒者,他必須要做到六波羅蜜,也就是菩薩行法。

 

及諸神通事 分別真實法:用一切諸神通之事,用真實的佛法。

 

菩薩所行道:這邊說的很清楚,菩薩他所行,所修行的一切佛的道路,都要以六波羅蜜而做到。

 

彼佛說經已 靜室入禪定 一心一處坐:大通智勝佛說完入於禪定,一心在於靜坐當中。

 

八萬四千劫 是諸沙彌等 知佛禪未出:知道佛在禪定中還沒出來。

 

為無量億衆 說佛無上慧 各各坐法座 說是大乘經:十六王子各各升座,說佛的無上藐智慧。

 

於佛宴寂後 宣揚助法化:佛在寂滅後,能夠以此來宣揚此佛法。

 

彼佛滅度後 是諸聞法者 在在諸佛土 常與師俱生:大通智勝佛寂滅以後,這十六王子就常常與其他師共同來升座,來為佛法來行此佛道。

 

是十六沙彌 具足行佛道 今現在十方 各得成正覺:十六王子現在都已經得到佛的果位。上回上課有講到,阿彌陀佛就排在第九,釋迦牟尼佛就排在第十六位,所以說他們各各已經成就佛。

 

爾時聞法者 各在諸佛所 其有住聲聞 漸教以佛道:大家都在於各個地方來教導,有的住於聲聞,聲聞就是要入於菩薩界的人,來教導他能夠成就佛的道路。

 

我在十六數 曾亦為汝說:釋迦牟尼佛現在所講的這部經,他排行第十六而為大家而說。

 

是故以方便 引汝趣佛慧:用一切的方便法,引導你們能夠興趣在於佛的藐智慧當中。

 

以是本因緣 今說法華經 令汝入佛道:以是今天這個因緣,為大家說法華經,希望大家能入於佛的道路。

 

慎勿懷驚懼:也不要懷疑,看一看真的能超脫嗎,要是真的跟著經在走,那就絕對可以。

 

譬如險惡道 迥絕多毒獸:有如我們人在於世間,被命運所轉,命運運轉著我們,在世間一些因緣果報當中,一些劫數當中,所以說入於險道裡面。

 

又復無水草 人所怖畏處:所以說人出生,有的人認為人的出生就是快樂的,但是其實回想起來,真的就是很辛苦。

 

無數千萬衆 欲過此險道 其路甚曠遠:所以說讓我們超脫生死輪迴,這個路很廣闊很遠。

 

經五百由旬 時有一導師 強識有智慧:這當中我們遇到一個有智慧者的導師。

 

明了心決定 在險濟衆難:他明白,他已經發明他的本性,然後又了解我們的心,所以決定來教導我們,在於受苦受難的眾生,來幫忙我們,讓我們能夠離苦得樂,離一切苦。

 

衆人皆疲倦 而白導師言 我等今頓乏 於此欲退還:很多人在修行當中走到一半,他就會退轉此心,其實說退轉心,不如說是本身的定業,因為你在定業當中還的未了的時候,在中間你就會停頓下來,你會後退,就是因果也不讓你超脫,因為超脫的話,他也沒辦法來討的到,所以說,說我們的退轉,不如說是因果的障礙,讓我們沒辦法學。

 

導師作是念 此輩甚可愍:這樣的人可憐憫,在於修到一半了,他竟然退轉。

 

如何欲退還 而失大珍寶:會失掉了我們用之不盡的珍寶。

 

尋時思方便 當設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:所以佛思維著才用方便法,所以他就設一個神通力化一個大城。

 

即作是化已 慰衆言勿懼 汝等入此城 各可隨所樂:先化這個城讓大家先休息,大家先進到這個城,大家可以看你們要怎麼玩樂。

 

諸人既入城 心皆大歡喜 皆生安隱想 自謂已得度:大家以為已經到達目的地,以為自己已經超脫,其實還沒有。

 

導師知息已 集衆而告言 汝等當前進 此是化城耳 我見汝疲極 中路欲退還 故以方便力 權化作此城:佛知道大眾已經休息完,你們應該在往後面的道路走,這只是我化一個城讓你們先休息,見到大家有退轉之心,認為此路很難走,所以說才化這個城。

 

汝今勤精進 當共至寶所:休息完大家應該精進,到於我們用之不盡的珍寶地方。

 

我亦復如是 為一切導師 見諸求道者 中路而懈廢 不能度生死 煩惱諸險道:佛跟一切導師都一樣,見大家要求此佛的道路,中途他就會懈怠會退轉,枉費前面所修,沒辦法超脫生死,沒辦法超脫在於世間這個險道,煩惱叢生之地。

 

故以方便力 為息說涅槃:故以這個方便法,在中間讓大家能夠休息,而來說此寂滅法。

 

言汝等苦滅 所作皆已辦:所以在這當中跟我們說,你們苦已經滅掉了,其實是一個方便法而已。

 

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羅漢:我們要是了解在往下精進,就能夠得到阿羅漢。

 

爾乃集大衆 為說真實法:佛才為大眾說真實的佛法。

 

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三乘:佛用小乘中乘大乘,其實只有一佛乘。

 

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:唯有一佛乘就是上乘法,因為讓我們休息,所以他說的在於中乘跟大乘當中。

 

今為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:你們所得的不是滅掉,是解脫。

 

為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:為了得到佛的一切藐智慧,我們應該精進。我們現在在修,就是希望能夠得到佛的藐智慧,你們現在在於無形中經義要了解,你們應對於世間人事業上,你們就會很圓滿,所以在於你們人生中智慧一直在精進。

 

汝證一切智:能夠證得佛的一切藐智慧。

 

十力等佛法:

第一、佛能夠知覺一切事物的道理智力。

第二、能夠知於三世業報的智力,每個人在於過去現在未來,三世的業報會形成什麼的智力。

第三、能夠知道一切禪定、解脫、三昧智力,能夠讓我們如何修,才能夠得到解脫。

第四、能夠知道一切每個人的根基的勝劣智力,根基到底多深多淺。

第五、能夠知道種種的一切法的解的智力。

第六、能夠知一切界的智力,每個星球每一界是什麼情形的智慧智力。

第七、能夠知道一切智所道智力,一切道路的行法,如何來達到佛的道路智力。

第八、天眼無礙智力,就是說不是只有看到這個星球,每個星球他都能夠來了解,這一種無所罣礙的智力。

第九、宿命無漏智力,宿命就是過去未來的命,都能夠來了解其根源。

第十、永斷一切不好習氣的智力,還有如何教別人能夠斷除習性的智力。

要是我們修到一個程度,能夠到達十力的佛法,就是已經跟佛是一樣

 

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實滅:具足了三十二相的莊嚴法相,這時候才是真實的滅度,因為你已經成就佛了。

 

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:為了讓大家休息不中斷,才跟大家說寂滅法。

 

既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:既然已經是暫時的休息完,在引導大加入於佛的藐智慧,所以說化城是一個中段的休息,因為眾生,怕他們在於中途就會說很辛苦而退轉,才會化這個城。

 

三根普潤。弟子蒙恩:在於小中大乘當中,讓我們可以受佛的滋潤,蒙我們佛的教導。

 

化城虛設莫為真:在於小中大乘這是一個化作的城市一樣,我們不能停留在那裏,我們要深入於佛的藐智慧裡面。

 

再觀智勝因:因為中斷,然後我們才去觀這個佛的藐智慧。

 

十六王孫.八面證金身:佛的十六王子,都證得佛的果位。

 

原經文
 <原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原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原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原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原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原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原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原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原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原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原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原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原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原>覺林菩薩偈
經文釋義
 <釋義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釋義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釋義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釋義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釋義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釋義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釋義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釋義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釋義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釋義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釋義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釋義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釋義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釋義>覺林菩薩偈
MP3 播放/下載
 <MP3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MP3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MP3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MP3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MP3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MP3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MP3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MP3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MP3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MP3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MP3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MP3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MP3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MP3>覺林菩薩偈
在Facebook找我們
在Twitter追隨我們

聯絡我們

開放時間 : 星期二~星期日 08:00~17:00

©聖凰禪寺版權所有